导航菜单
首页 >  20200204  > 宁波大学:“初心三驿站”赓续红色基因

宁波大学:“初心三驿站”赓续红色基因

    【探寻“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摘要   

    高校如何创新形式、丰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宁波大学把思路聚焦在挖掘、用好相关党史资源上。作为浙江宁波历史上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张人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和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守护者。宁波建有张人亚党章学堂。为此,宁波大学通过参观、会演、宣讲等形式,打造了实践教育学堂、美育思政会堂、初心党课课堂的“初心三驿站”,直接受教育者达10万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学校党员教育、师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

关键词:张人亚 思政教育 初心 学堂 会堂 课堂

    “愿你们青春的歌声成为伟大先行者历史步伐的回响,激励当代人不忘初心,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日前,宁波大学林杏琴舞台上,原创音乐剧《初心晨启·宣言》落下帷幕,该剧制作人、宁大音乐学院教授梁卿念出了李大钊孙女李乐群夫妇发来的信函,现场掌声雷动……

    这部剧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和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守护者——张人亚。跨越近百年的沧桑历史,革命志士张人亚与他的家乡宁波、与家乡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大学——宁波大学有了新的精神血脉联系。宁波大学沿着“初心三驿站”,从实践教育的学堂到美育思政的会堂再到初心党课的课堂,一站一站地找寻,7000多名党员从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的足迹中找到了真理的力量、坚守的意义、革命的信念。

1.学堂:200名党员干部悟初心  

    宁波市北仑区有个张人亚党章学堂。无论是34件文献还是纪录片《初心印记》,都完整地讲述了“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故事。

    主题教育期间,宁波大学分批组织全体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近200人来到这里学习。张人亚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

    1898年5月18日,张人亚出生于当时的宁波市镇海县,15岁时辍学到上海当了学徒,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入党,是上海最早的几个工人党员之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当时全国近200名中共党员中的一员,张人亚也拿到了一本印有党章的小册子。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滩,如何保存这些文件,成了张人亚苦思冥想的难题。

    1927年年末的一个午后,张人亚悄悄地回到宁波霞浦的老家。没有接触任何人,他直接走进了父亲的房间,与父亲交谈后留下一个包裹,趁着夜色又返回了上海。几天后,父亲张爵谦假装跟邻居抱怨:“我的这个儿子这么久不回来,又没有一点消息,怕是早就没命了。”在长山岗上,老人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老人家避开所有人把儿子留下的东西用油纸精心包好,藏进了空棺。

    从此张爵谦便一个人苦苦地守着衣冠冢里的秘密,直到1950年才把东西取出献给国家。这里面,有国家一级文物16件、二级三级文物10件,其中就包括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和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六年后,老人病逝。只是他到死都不知道,张人亚已经在1932年因公殉职。

    每一次参观,宁波大学的党员干部们都会在展厅里驻足、沉思,这里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这里看到的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令人深思,而每一份文件更是历史的印记,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大家都深深为共产党人的初心所打动。在学堂那鲜亮的党旗面前,他们重温入党誓词时就有了新的感受。

    “他收藏了革命文献,革命文献也收藏了他。”宁波大学党委书记薛维海说,学堂以历史影像、人物追忆、文物展示等形式呈现了张人亚的革命经历和故事。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形象跃然于眼前,不禁让人追忆起先烈们的初心故事,让人动容和缅怀不已。宁波大学要以张人亚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继承和发扬张人亚的红色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红色精神成为新时期师生党员的精神底色。

2.会堂:7000多名党员同受洗礼   

    “宣誓啊,桎梏里,唤醒曙光驱恐惧;万万人齐振臂,不忘初心闯出去。”2019年10月20日晚,原创音乐剧《初心晨启·宣言》在宁波大学林杏琴会堂激情上演。三天内连演五场,场场爆满。宁波大学7000多名党员接受了一场深刻、震撼、感人的红色洗礼。

    《初心晨启·宣言》由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与宁波大学等单位在2018年联合出品,宁波大学“红色文艺轻骑队”主创。作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宁波人李四因家中哥哥闹革命而中断学业前往上海打工。在一次罢工运动中,他结识了同乡张人亚,并被收留至其金银铺做学徒。在与张人亚和其他党员同志一起学习、工作、共事的过程中,无产者李四逐渐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共产主义。见证了张人亚守护党章的过程,李四心中那颗为无产阶级而革命的种子茁壮发芽、生长,在历经与旧恶势力残酷而又艰险的斗争后,终于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以这个故事为主线,音乐剧生动再现了革命战士张人亚誓死守护党的早期重要文献的感人历程。

    当这部剧首演时,陈凡邱还只是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的大一新生。机缘巧合,他被制作人、宁波大学教授梁卿选中,以群演的角色进入该剧并逐渐成为男主角张人亚的饰演者。“对我来说是场考验,当时大一刚结束,感觉自身的专业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去担任一部音乐剧男主角的水平,但我不可以辜负老师的信任。看到导演、学长学姐都极认真对待这件事,把这件事当做一个很崇高的使命去完成时,我的心态也发生改变,在不断磨合练习之中逐渐完善角色。”

    剧中张人亚的年龄跨度是24岁到34岁病故。出生于1999年的陈凡邱和剧中张人亚的最小年龄差是4岁,“对我而言,那是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他们相信为了实现信仰可以付出任何代价。虽然年代不同我们没有过那种经历,但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从开演至今,陈凡邱已递交两次入党申请书。

    如今,这部剧已在浙江杭州、嘉兴等地巡演了几十场。“张人亚同志用生命守护党章的故事让我们非常感动,他的身上有着那个时代革命者特有的精神和气质。这种一往无前、毫无畏惧的精神力量值得今天的我们一起学习、传承、弘扬。”梁卿介绍,音乐剧以“学习”“致敬”“传承”三个关键词为核心理念,立体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共产主义为信仰、以家国为使命的拳拳之心,深刻诠释了初心与使命的历史厚重感和鲜明时代感。“年轻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信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通过这部音乐剧,透过张人亚的先进事迹,我们力图把这个成长的过程讲清楚、讲透。”

    更让人激动的是,首场演出结束时,全体演职员师生庄严地向该校音乐学院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部剧还受邀在宁波市主题教育“初心托举梦想”专场活动演出,主题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

3.课堂:1100余场党课传承精神   

    “张人亚,这个名字包含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他的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好好学习和传承。”2019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志敏以《把牢意识形态 培养时代新人》为题给该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该校学工部、研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师生党员主讲党课,张人亚的故事多次被提起。

    “千场党课进基层”是宁波大学在全校范围开展的活动。校党委班子成员带动全校二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师生理论宣讲团成员,走上党课讲台、走进基层,在广大师生、城乡居民中宣讲党课1100余场,受众数十万人次。

    主题教育期间,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友女教授在校内外上了7次党课。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主题,她带着感情、带着使命讲党课。“党课要有深意又生动,而不是泛泛地谈大道理。”刘友女说,每讲一次,更加体会到我们党的伟大;更加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深刻意蕴;更加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

    鲍展斌是宁波大学的“网红”教授。他33年如一日,专心讲授思政课,同学们都爱听他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变传递知识为传递智慧。”2019年10月30日,该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支部举行了专题党课,身为党支部书记的鲍展斌讲了一堂党课,主题是将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章程》和自己的教学科研结合起来。他在给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课上带着同学们学习这些书籍,并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谈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收到良好效果。

    从校到院、由点及面,张人亚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走进宁波大学党课课堂,

相关推荐: